山东大学   |   齐鲁医学院   |   旧版回顾
创新创业讲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教学工作 > 创新创业


齐鲁医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讲堂第十一期开讲:聚焦医学创新赛事,赋能学子双创成长
2025-04-03 16:26 杨聪、张真 

 42日晚,齐鲁医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讲堂第十一期系列讲座,在趵突泉校区学生活动中心二层求真厅开讲。本期活动以“全国大学生医学创新大赛暨‘一带一路’国际竞赛经验分享”为主题,特邀第十届医创赛全国总决赛“一带一路”国际竞赛银奖获得者、山东大学2022级口腔医学专业杨聪同学担任主讲人,为近百名学子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备赛指南。

 作为从山大校园走上全国赛场的优秀学子,杨聪同学以自身参赛经历为切入点,围绕比赛“摘要撰写、PPT设计、现场答辩”三大核心环节展开深度剖析。他结合备赛过程中的真实案例,指出摘要需“精准凝练研究思路”,PPT应“逻辑清晰、表达简洁”,答辩环节则要“把控时间分配,展现团队协作”。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答辩ppt内容取舍”问题,他提出“把握重点,切忌虎头蛇尾”等实用建议,并分享了体现团队协作、答辩模拟等备赛“秘籍”。

 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学子围绕赛事评审细节展开热烈提问。针对“评委提问方向”的关切,杨聪结合自身答辩经历分析道:“评委往往聚焦项目的设计思路、实验内容及项目前期结果。建议提前模拟‘灵魂三问’——研究解决了什么痛点?技术路径是否科学?数据能否支撑结论?”;面对交叉赛道评委学科背景的疑问,他以上一届“一带一路”国际竞赛案例阐释:“交叉赛道评审组通常由多领域专家构成,但更偏向医科专家。答辩时应避免‘单学科思维’,既要突显医学问题导向,也要清晰展现技术原理的跨学科创新逻辑。”这一解答为学子厘清了备赛策略方向。关于“预实验深度”的讨论则将气氛推向高潮。“预实验并非要求完整数据链,而是验证核心假设的可行性。”杨聪通过介绍国赛银奖项目的预实验设计图强调,“用有限数据讲好‘创新故事’比盲目追求数据量更重要,重点呈现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以及结果对后续研究的支撑作用。”

 齐鲁医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讲堂自开办以来,始终以“启迪创新思维、赋能实践成长”为宗旨,通过赛事解析、案例研讨、跨学科交流等形式,搭建学生双创能力提升平台。2025年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医学创新大赛暨‘一带一路’国际竞赛总决赛,将于815-18日在山东大学举行。本次分享会作为医创赛备赛系列活动的首场,不仅为参赛学子厘清了备赛思路,更通过朋辈引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齐鲁医学院将持续深化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助力更多学子在国家级赛事中展现山大医学人的卓越风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