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   |   齐鲁医学院   |   旧版回顾
导师队伍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导师队伍 > 通知公告 > 正文


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候选团队——山东大学骨科医学研究中心团队
2023-06-02 10:00  

  山东大学骨科医学研究中心团队是以冯世庆教授带领的、聚焦于骨科创新与转化的临床与科研团队。

  团队现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人、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1人、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4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1人。依托国家脊髓损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山东大学骨科医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骨科临床中心等众多研究平台,近5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国自然重点项目及重点国合项目、科技部国合专项等科研项目30余项,取得了众多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在Science、Nature、PNAS、Nat Commun、Adv Funct Mater、Bioact Mater、Chem Eng J、Bone Res等本领域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230篇,授权专利30余项(发明专利7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累计培养研究生50余名,获得国际神经修复领域最高奖Raisman Young Scientist Prize 3人次、国际神经修复学会青年论文比赛二等奖1人次、2019 COA创新与转化一等奖1人次、首届环京津冀蒙中青年骨科医师英文学术演讲比赛特等奖1人次、第七届全国脊柱脊髓研究基础与转化及临床新技术研讨会-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1人次和三等奖1人次、同时多名博士研究生荣获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和国家奖学金等多项荣誉。

山东大学骨科医学研究中心团队事迹介绍

1.立德树人,贯彻思政教育

  团队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将研究生的德育放在第一位,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以培养研究生的道德品质、科学精神、科研创新能力为导向。团队秉承“成才先成人”的理念,时常教导团队研究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重视思政教育,强化研究生科研诚信;同时要“心怀感恩”,保持“敬畏”的理念;谨记并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山大校训精神,引导学生胸怀宽广。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争做新时代“想为、敢为、能为、作为、有为”的新青年。团队成员先后获得天津市五四青年奖章2人次、山东大学研究生道德风尚奖1人次等奖项。

2.言传身教,彰显医者担当

  2008年汶川地震,冯世庆教授担任“天津抗震救灾医疗九队”队长,驰援重灾区一线开展医疗援助工作。6.4级最强余震导致冯世庆教授腰椎骨折的情况下,仍带病率领队员坚守救灾一线,因在抗震救灾中贡献突出,被卫生部授予“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1年疫情肆虐之际,冯世庆教授正在参加重要疫情防控部署工作,急诊突然送来一名急性马尾综合征的患者,如果不及时手术,可能导致马尾神经永久性损伤和大小便失禁。通过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完善各项检查后,冯世庆教授带领团队医生为患者进行紧急手术,及时有效避免了二次损伤的发生,该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两周后顺利出院。2022年12月疫情解封初期,冯世庆教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设立院长负责制的疫情防控指挥中心,制定防疫五项方案,始终坚持在“抗疫”一线,创造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老年新冠患者零死亡的奇迹。冯世庆教授在面对患者时的医者仁心、视患如亲的精神深深影响着团队的每一位成员。2020年李玉琳医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毅然报名参加中国援非任务,2021年圆满完成光荣的援非使命。2021年12月某个早晨,张文灿博士在前往实验室的路途中通过心肺复苏成功抢救了一名心脏骤停的老人。因及时抢救,该患者得到后续救治,病情基本稳定,不久便好转出院。团队成员时刻牢记医学生的使命和担当,严格要求自己,深受团队导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勇于担当精神的影响。

3.潜心育人,推动学科发展

  团队坚持教学改革,提出“PPT”法则(Passion,激情;Persistence,坚持;Tension,张力),创新研发“FPTAL”(from passive to active learning)教学模式。以科学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建立新时代特色“医+X”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团队注重培养学生临床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提倡“ECART”(early clinical and research training)教学理念,主张早期临床与科研思维训练,推进学科专业化教育。

  团队十分注重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依托国家脊髓损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每年派出优秀博士生赴国际著名高校进行交流学习。如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3名、美国梅奥诊所2名、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2名、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1名、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1名、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1名、俄罗斯医学科学院1名、南澳大学药理学与医学科学学院2名等。通过与国际知名科研平台的交流和合作,团队为本领域培养众多优秀人才,先后获得国际神经修复领域最高奖Raiseman青年科学家奖3人次、天津市五四青年奖章2人次、天津市青年托举人才称号1人次、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人才称号4人次、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医德风尚奖1人次等多项荣誉。为我国脊柱脊髓研究领域输送大量青年专业人才,推动了我国脊柱脊髓学科的发展。

4.专心科研,引领学科发展

  团队开展全国脊柱脊髓损伤流行病学调查,构建脊髓损伤微环境分子病理数据库和精准神经诊断新范式,构建“数字脊髓”,开创脊髓损伤新疗法,建立脊髓损伤规范化诊疗体系。针对腰骶神经根病,建立腰骶神经根病分子病理数据库和腰骶神经根病临床决策辅助系统。建立了基于人工智能和微创手术体系的腰骶神经根病规范化诊疗体系,实现精准化、智能化、微创化及标准化诊疗。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团队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国自然重点及重点国合、科技部国合专项等课题30余项,在相关领域内的Science、Nature、PNAS、Nat Commun、Adv Funct Mater、Bioact Mater、Chem Eng J、Bone Re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220余篇,授权专利30余项。制定骨科相关国际国内指南16部,其中国际指南7部,国际标准1部。这些成果为本领域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成果和创新思路,极大推动了学术研究的进展;也直接促进了骨科技术的创新和临床实践的提升,对整个骨科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特色育人案例

案例一

  冉宁博士,2020届山东大学博士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第69批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冉宁博士在其研究领域内首次利用噬菌体筛选技术,筛选锚定短肽,实现外泌体表面药物负载及高效运输,同时应用外泌载药系统实现肌肉疾病及脊髓损伤的靶向治疗,并首次将调控线粒体代谢的短肽作为药物运输辅剂,将其应用于肌肉疾病的药物运输治疗。在Bioact Mater、Biomaterials、Embo Molecular Medicine以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共同第一作者1篇,个人累计影响因子达65.43;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2023年被评选为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案例二

  张文灿博士,中共党员,齐鲁医院(第一临床学院)2021级骨科学博士研究生。张文灿博士有次在前往实验室的路途中,偶遇一名晕倒后心脏骤停的老年人,他立即对老人实施心肺复苏,并有条不紊地指挥现场群众拨打120急救电话,因为张文灿博士的及时抢救,这位老人被救护车送至医院救治后病情基本稳定,不久便好转出院。在校期间表现优异,张文灿博士获山东大学2022年“榜样的力量”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山东大学第六届研究生道德风尚模范奖等多项荣誉。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授权专利1项。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