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4日,由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主办、齐鲁医院教育处承办的 “AI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专题培训在齐鲁医院妇儿综合楼9层产科三区示教室顺利举行。本次培训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妇产科临床教学的深度融合,吸引了来自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秘书、带教老师等50余名临床教师参与。活动通过专题报告、案例研讨等形式,展示了AI技术在优化教学流程、提升临床思维训练效能方面的创新实践,为推进“新医科”背景下的智慧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培训伊始,齐鲁医院产科副主任方燕教授指出,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的推进,人工智能已成为医学教育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本次培训旨在帮助教师掌握AI工具的应用方法,解决传统临床教学中的痛点问题。

讲座环节,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产科主治医师、教学秘书牛小溪以《人工智能赋能妇产科临床教学——从智能问诊到病历思维训练》为题,系统分析了当前本科生实习带教中的教学瓶颈。她指出,传统模式下学生常面临问诊逻辑混乱、病历书写不规范、教师反馈滞后等问题,而AI技术可通过智能问诊系统、病历书写辅助、双轨反馈机制三大核心模块实现突破。牛医生特别介绍了“齐鲁临床技能大模型”的应用成果——该平台通过语音交互、知识图谱构建等功能,已为千余名医学生提供个性化临床思维训练,其AI标准化病人可模拟涵盖内、外、妇、儿等科室的复杂诊疗场景。

随后,齐鲁医院产科副主任方燕做了题为《AI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的报告,从技术底层逻辑到教学场景落地展开深度解读。她以“AI虚拟助教”“智能评估系统”等案例为例,展示了全球高校的实践经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SimX”平台通过VR模拟产科大出血急救,动态调整并发症概率;东京大学AI系统可自动标注妇科肿瘤CT病灶,并关联病理学数据库生成跨学科知识网络。方主任提出,AI不仅是工具,更是“思维教练”,未来需构建“人类导师+AI助手”的协同教学模式,例如在角色模拟教学中,AI负责标准化技能训练,教师则聚焦伦理决策和临床思维引导。
在集体讨论环节,与会教师围绕AI应用的伦理边界和实践挑战展开热议。部分观点包括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避免技术依赖、防止思维僵化等;针对妇产科专科教学方面,与会教师建议针对产科急诊、妇科肿瘤等细分领域开发专用模型,提升教学精准度。
本次培训是齐鲁医学院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系列举措之一。参会教师纷纷表示,培训内容“既有前沿技术解析,又有落地工具指导”,为革新带教方法提供了实用参考。下一步,学院将持续建设智慧教学资源库,推广AI技术在见习/实习、教学查房等场景的应用,助力培养兼具临床胜任力与创新思维的复合型医学人才。